王德峰教授讲王阳明心学

2023-08-07 ⏳5.5分钟(2.2千字)

今天看了一遍王德峰教授的王阳明心学讲座文字稿(b 站上视频食用更佳),上次看完视频的时候记得应该是在两年前,曾经带给我的震撼的感觉是那么的熟悉。当时觉得很有感悟的地方,慢慢的都淡忘了。想来是知的不够深刻,行的不够勤奋。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再次看完文字稿,想自己尝试着总结下敲击自己内心的地方。

自己这几年看了很多哲学、心理学方面的讲座。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看这些,只是感觉看完的那一刻心里没那么拧巴了,鸡汤真的香。老师在这个视频里也许指出了我焦虑的原因:

我觉得年轻一代最痛苦的是白领,他们比新一代农民工要痛苦的多,这是他们不同的处境所导致的。比方说,我如果摆地摊的话。我没什么多大的烦恼。城管来了我就逃。城管走了,我又回来了。我最多有点愤怒,明天怎么样?不管。今天赚点钱,先管好自己的肚子再说。而白领想上升到资产阶级的队伍中去,又随时害怕跌落到无产阶级,白领的收入虽然比劳工要高,但他还没达到财务自由。这个阶层普遍的心理极坏,忧郁症,焦虑症发病率极高。

老师认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差别。西方哲学是一种理性思辨的思维,追求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的前提是什么,基础是什么,获得客观可靠有效的只知识的方法是什么。这是西方哲学研究的问题的核心,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些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也深有体会。

而中国哲学一开始就抓住了人生问题:即心如何安顿。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从这个心出发的,首先我们要认可无限心的存在,我们的这颗无限心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安顿的。这也是最难对付的,既然不能在现实世界中安放我们就需要跳出去,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儒家、道家、佛家都提出了自己出世的路,最终成为了心学重要的发展阶段。

儒家的主要思想是无所为而为,总的来说就是应当去做而去做,哪怕经过理性的分析做了这个事情会收到经济上的损失也要去做。而道家的是想是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说让我们什么都不要去做,躺平。而是去掉人为的东西,去掉刻意的的东西,去掉了这些就去掉了烦恼,所行所做即顺应了天道。而佛家将的无心而为,暂时体会不是很深刻,但是老师对佛家思想的一些觉解读让我的心一下子明亮了起来。

儒家提出了仁的的概念,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心。这是中国哲学伟大的开端,孟子讲的心即怜悯之心,这是仁之根本。佛家的精神之本也是修炼这颗心,其修炼的方法是在尘世中修行,在烦恼中修行,这是一种非常非常有勇气的修炼方式。佛家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人都有佛性也就是佛心,只是被蒙蔽了,我们的修行就是要不断的打磨,找到那颗心。引用下老师举的例子:

梁武帝问达摩,我这辈子不知大修了多少庙,你看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回答说这个不叫功德。有人便拿着这个典故问惠能,惠能说不可怀疑,梁武帝修的不是功德,是福德。然后人们追问,那什么是功德?惠能回答了八个字: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功是什么?我们的心灵达到的境界,见了佛性,自见本性,就知道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德是什么?人与人打交道基本的原则就是平等,平等是德,合起来叫做功德。所以禅宗的学习第一件事情是守戒,戒轻视他人。这就是禅宗的戒,后面衍生出很多宗派,有很多戒律,但平等是根本的戒,永远不要轻视他人,轻视他人有无量的罪过

老师花了很长时间讲了中国哲学的起源,讲完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开始到王阳明的心学了,心学发展的目的是什么?王阳明说:我们中国人,人人心中有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目的便是要破掉着心中贼,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曾经讲,我们每个中国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阳明心学从《大学》之道谈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仍然是从心出发,说我们每个人本有明德,然后被遮蔽住了,我们需要把遮蔽去掉,叫明明德。我们明明德的方式不是自己在书斋里修炼,而是在人民的生活中修炼,也就是第二句亲民。而至善是我们的心修炼的和天理一致后的一种状态,心中所想的东西无一不是天理之标准,不参杂任何的私欲,个人的偏见。

这是大学的主要纲领,而后面讲了具体实现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先说格物,王阳明所领悟的格物与理学派的朱熹不同,朱熹教我们格物的方法是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我们需要把这个道理给格出来,其实也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过程。王阳明尝试了这种方法没有格出来,后来通过儒家、道家、佛家的学习。突然有一天在龙场顿悟:格物驱使我们自性具足,指的是不要去看外在的事物,不求外物之理,我们追求的天理不再外面的世界中,在我们的心里,也就是心即理。

第二点致良知,这是阳明心学中最重要的学问。为什么要致良知?致就是听到的意思,不是建立,不是取的意思。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良知,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听不到了。良知是天理的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就是天理。那么下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去听?要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听,这个听就是行。也就是需要我们知行合一

看完后耳边仍然回荡着不要轻视他人,轻视他人有无量的罪过的声音,自己好像是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实践的还很浅。打算把这一条不要轻视他人作为一次练习,知行合一。

有的时候,听别人讲了了一些思想,看了一些文字,如果自己不仔细思考,很容易变成过眼云烟。逼自己看完的东西主动去回顾、总结一下,减少输入的速度,加快行动的速度。后面打算看一看《传习录》,看看我们到底要格什么样的物,要达到怎样的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