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23-09-05 ⏳11.9分钟(4.8千字)

[09-24]

[还不够认真]

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自己总是把老婆惹生气了。比如她表达一些想法的时候,没有支持她反而直接怼了回去。或是总忽视她的感受,在她说一些事情的时候没有回应。我看到她很失望的对我说,感觉自己对他不好了,不关心她了,只有在自己有事的时候会找她。听到她讲这些话的时候,我感受到她心情的低落。

出去倒垃圾的时候,我仔细想了下自己,好像生活是麻木了很久,人也呆的和一个木头一样。自己如今看待老婆的眼神不再有曾经的充满爱意和关心,好像生活只是按部就班的生活,我们都围着娃,做自己该做的。如果娃不在身边,或者有一些事情要相互配合一下,她总是操心的那一个。我呢?我是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没有一点自己的规划,想起来什么就是什么。没有精细的计算或者确认,觉得任何的事情都很简单,让她觉得很不靠谱。其实我自己有很多的问题,好比道德上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自己总想着做个好人,好老公,好爸爸。实际上自己在老婆生气、伤心的时候。都不怎么会哄她,经常嘴里说的话反而会更让她生气。日子久了,自己也更加的懒惰了,即是一开始规划的很好,可能慢慢疲惫了之后就找机会偷懒了。

有的时候,真的不是知道自己是在想什么。我常常会有一种很无聊的感觉,明明脑子里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但那种无聊一上来,就什么都不想做了,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很抗拒,很抗拒。

我也有过少数很快乐的时候,就好像自己专注到了心流的一种状态。工作中处理一些问题,还有之前学英语的日子都会让我有一些这样的体会,那种感觉会好像会驱散所有的疲惫。好像自己大多时候就在这三种状态中切换,时而亢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时而麻木,麻木的像个机器,不断的重复重复,做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的事情 、时而疲惫,抗拒一切,抗拒交流。我有时候甚至觉得,辜负了老婆当时的中意,怎么看上了如此不堪的人。

这个问题还没想明白,转念想起最近学英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背单词的方式有些粗糙,虽然不断的在背,也有很多很多记错的,记得不理解其用意的单词。做阅读题也是,自己做的时候正确率很低,用上翻译以后感觉自己看懂了很多。甚至以为自己真的懂了。把背单词的方法换了一些 app,在语境、真题中背。发现自己生词太多,进度很慢,重复的量也不够了。这种感觉很是苦恼,就好像学东西没有认真学,基础没有夯实,导致看着好像明白了,实际上谬以千里。

在 b 站上看了一些分享学习方法的视频,一下子好像又有收获了。背单词总会忘的,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的重复。这一点自己之前做的还算可以,但是后面执行的有些机械。没有思考自己为什么记错了,有的单词记错了后面就错了很多遍。这些难记的单词,易错的单词,没有在花功夫(不是时间)去强化。好像是做了表的功夫,没有去探索里的功夫。

而一个分享如何做真题阅读理解的视频,再次点醒了我。之前 up 主总是一做完题就去看答案,然后正确率依旧没有提升 ,于是她调整了方向整理了一下步骤来精读一篇真题:

  1. 计时,真实模拟做一遍
  2. 翻过头来再做一遍
  3. 搞懂每个生词,长句子
  4. 自己逐个句子翻译一遍
  5. 在做一遍题目,
  6. 对答案
  7. 结合译文、解析。总结下自己在前面步骤中,不同情况下犯错的原因。

之前作真题,我看了下翻译在去看文章,以为自己这样多看就会懂了,实际上是自己的脑子没有思考。就像 up 主说的。我们主要重视思考的过程,你都没有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理解过。直接去理解译文,那怎么是你自己学到的东西呢?

我发现认真这东西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也是漫长的。自己的缺少了太多培育的过程,所以断不可能今天悟了,明天就长成参天大树。而如果自己不去认真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孩子也不会看到什么好的榜样,家庭还会因为自己的各种散漫,粗心而产生摩擦。既然认识到了就要去做,自己要去从小的事情上行动起来,坚持下去。

  1. 每天认真做一篇文章(注重思考)
  2. 坚持背单词的习惯,遇到错误的时候仔细反思一下(坚持重复)
  3. 每天和老婆聊一下,哄她开心/发掘一下她的优点/了解她的想法

[09-21]

[谦虚使人进步]

今天技术部全员会议,新来的部门负责人给大家宣讲希望大家以 BP 的视角来参与到业务建设中,即对业务的目标,过程负责。具体的就是需要几个 BP 角色,参与到产运周会上去,看看技术可以做什么。说完了这个事,他说了一段让值得自己好好反思的话:

我们的技术同学参会看到产品,运营的一些想法的时候,不要上来就提出一些反对意见,觉得他们想的是不对的,或者这个事情很容易,让数据找找数,产品看一下就完了等等。不要怀着这样的心态做事情,先去听,看看有哪些是技术可以驱动的,或者看看他们在吐槽的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帮忙的

我心中一惊,这不就是长期以来自己的状态吗?总是觉得事情很简单,或者认为对方的想法是错误的。从来没有认真,或者站在 BP 的角度去帮助他人,团队,解决问题。

最近在探索 dao 层单元测试的思路时候搞得有点焦虑,本来打算实践另一种方法,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实践下来发现并没有银弹,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然带来了一些问题。而且这种方案的思想也并不是很容易让大家都能接受。

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一度想要放弃。但是总是能回想起之前同事说过的话,要做别人觉得麻烦的事情,要做难的事情才有收获和成长。我才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真的实践过,做完了才对这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明白当初一定要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对于无法理解你观念的人,我们能做的只是做更加深刻的自己。

回想过去的很多瞬间,发现很多时候你对一件事情的态度是什么往往决定了他的结果,你一开始就认为产品想的是错的,那么这件事大多成功不了,即是事实上对方是正确的,你也会想各种办法来说服自己和他人,证明这是错的。这就是偏见吧? 我想这种偏见大多来自轻视,不要轻视他人,轻视他人有无量的罪恶。

而大佬提出的,先去听,看看别人在吐槽什么,看看自己能帮上什么忙?, 这种心态非常值得学习,自己要常常提醒自己。

[09-08]

学校通知,专升本的学位英语考试大概在 10-15 号开始。盘了下留给自己复习的实践只有一个月了,好在自己背过了一边单词,记住的大概有 15% 左右吧。做了一套模拟题,75 分的选择题,连猜带做的只得了 28 分。看来想通过考试不努力下是不行了,打算把全部的空闲时间用在做题上。文章中句子的结构,生词,词组,语法都要认真的学习。最有意思的是,由于文章中生词太多,自己以为大概看懂了,实际上谬之千里。

虽然感觉挺难的,但是逼自己一下试试吧,人只要玩命起来,有啥难得呢?

[09-05]

[敦笃其行]

近日传习录看到了中篇,初篇主要是记录王阳明和弟子之间的对话,以问答的方式阐述其心学。中篇则以几篇书信的方式来从各方面解释心学是什么?不是什么?怎样理解是对的,怎样理解又是错的。由于篇幅较长,消化的比较慢。

其实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非常容易懂,格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所谓的格物不是让我们在万事万物上格,而是在心上去格,因为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圣人心如明镜,格物就是要我们时时刻刻的去擦掉镜子上的蒙尘,不担心镜子照的是什么,而要时时刻刻警惕镜子是不是明亮的。

用这样的方式格物,把我们心中的良知应用到万事万物上去就达到了致知, 也就是知行合一。敦笃其行,说的就是要笃厚的行,而且是切实连续的下功夫。并详细的解释了知行的关系,读到这里自己很是惭愧,道理总是容易懂的,难在踏踏实实的做下去,自己反思的功课最近有有些懈怠。自己在思想上总是很跳跃,行动上并没有连续的笃行下去。

从学习的角度谈知行合一: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是行矣。笃者,敦实笃厚之意。已行矣,而敦笃其行,不息其功之谓尔。盖学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辩,辩即学也,即行也。辩即明矣,思即慎矣,问即审矣,学即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谓之笃行,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是故以求能其事而言谓之学,以求解其惑而言谓之问,以求通其说而言谓之思,以求其精其察而言谓之辩,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

译文:

所有天下的学问,没有不实践就能学的,因为学习的开始本身就是实践了。笃,敦实笃厚的意思。也就是要切实连续的下功夫。学习不能没有疑问,便需要问,询问就是学习,就是行;问过厚还有疑问,便需要思,思考就是学习,就是行;思考后还有疑问,便需要辩,辨析也是学习,也是行。辩已明,思已慎,问已审,学已能,并还在持续的用功,这才称之为笃行,并非学、问、思、辩后才去笃行。所以学习是追求做事的能力,询问是解除疑惑,思考是通达学问,辩是精密审查,行就是具体的实践。

[撑不下去的时候,再扑腾一下]

之前看李瑾玫老师讲的育儿视频中提到:

有条件一定要带孩子学习游泳,在孩子学会那天你就问他,下水的时候你怕不怕?孩子一定跟你说:妈妈吃了好几口水,感觉快要死了。这个时候你就要跟孩子说:记住今天的感觉,以后感觉自己快死的时候,死命扑腾几下就好了

这个道理还没来得及实验,就在自己身上有了一些体会。最近遇到了一些让我很堵的家事,感觉自己的面前是一面墙,身后是一面墙。压的我有些窒息,动弹不得,无处可去。

其实不过是父亲在家又闹起了三件套,发脾气,骂人,扔东西。我们都不在家,母亲便是他唯一能发泄的对象了。想着妈妈独自一人承受这些,不让看手机、电视,耳边是喋喋不休的埋怨,心里可能是一点缝都没有了吧。如果是常人,早就崩溃了吧。跟老爸视频也是血压爆表,发现自己根本不能劝劝他,或者跟他很好的谈谈,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我就这样在不安,担心,焦虑的情绪下,感觉自己有些要崩了。突然一切就好了,我爸说让我好好工作,不生气了。晚上在视频的时候,我妈说没事了。很多人来劝他,他也慢慢的不闹了。我发现我说不出什么温暖的话来安慰妈妈,只是说难过的时候别憋在心里,我爸发脾气的时候尽量离开不要听他吵。

虽然不知道事情是怎么过去的,但过去的那一刻我感觉憋了好久终于呼吸到了一口气。今天下班的路上,我又想起了家里的事。好像现在的很多事情,很多局面,很多麻烦,在很久以前就决定了。就好像从我记事起我爸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管好自己,家里不用管,你就能混出个人样就行了。所以我们很少有过,好像是从来没有过正式的聊天,比如聊现在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后打算做什么?我没有主动提过,也不愿听父亲对陈年旧事的不满。这也许就是现在我们不能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平静温和的解决问题的原因吧。

我又想起自己大概工作后决定在外面混的那一刻,好像从来没想过要回家,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混好把父母接过来,父母也不断的告诉我们不要担心家里,他们都很好,让我们在外面好好努力,家里没有发展。就在我那个时候决定的时候,我的父亲还是身强力壮的男人,谁也想不到强壮的他会得了恶性肿瘤,然后又两次脑梗导致半瘫,如果是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可能早就折腾完了,他依然靠着自己爬起来了。现在虽然走路歪歪的,至少也可以大部分自理。他病了,总是说生活没什么意思了,但我还是很羡慕我爸,有一些朋友总来看他,陪他。我本想着有了宝宝以后,终于可以让父母来这边带带娃,生活一段时间。可是重病的父亲,让这件事再无可能。

我最近在视频里看到了断亲这个词,说的是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已经和自己的宗族断开了联系,虽然有血缘关系,但已经脱离了他们的生活,价值观,人情世故。最多就是过年过节回去晃一圈。加之最近传习录中说讲的孝亲之理,让我越来越感到遗憾和自责。自己已经是只能做一个电话那边远远看着的虚拟的儿子了。

意欲温凊,意欲奉养者所谓意也,而未可谓之诚意;必实行其温凊奉养之意,务求自谦而无自欺,然后谓之诚意。

虽然有很多的无奈,我也渐渐明白原生家庭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他可以影响你变成某种人,也可以让你避免去成为某种人。有的时候心里堵的时候,看看士兵突击的剪辑,还挺能让人燃起斗志的。生活不就是日子叠着日子,问题叠着问题吗,他来了,你要做的就是面对。至少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让父亲母亲看着欣慰一些。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吧。不能在身边尽孝,就多和家里联系让他们看看宝宝的变化,没有什么话题就多聊聊宝宝的成长。

最近宝宝开始爱咬人了,想起育儿书上反复强调的,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自身的问题。想想自己平时带她的时候,总是一个劲的疯,自己没有做好温和的榜样,对他说话经常语速很快显得有些浮躁。自己的情绪要变得更稳定一些。 等宝宝慢慢会说话了,还要注意多促进家庭沟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