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est

2023-08-01 ⏳34.0分钟(13.6千字)

08-29

[找了一些光]

最近看传习录,被阳明先生的一些思想再次重击,进入了一种奇妙的感觉。虽然心还是不安定,一会清楚,一会明白。但那点光亮却一直一亮一亮的。

对于如何用功的问题,阳明先生用炼金来解释应该如何用功:精金之所以称为精,在其成色而不是分量。人修炼到纯乎天理就可以到达圣人的境界,金子炼到足够的纯度就是变成了精金。圣人的能力大小不同,就像金子的分量。尧舜有万斤重,孔子有九千斤重。能力不同但是他们的境界都是相同的,都可以叫做圣人。就像两块分量不同的金子,只要足色相同,都可以叫做精金。把五千斤重的金子熔炼到万金重中去,出来的成色都是相同的。虽然是普通人,只要肯学,让内心达到了纯乎天理的境界,也可以叫做圣人了。就好像一两和万镒的金子相比,虽然分量差距悬殊,但成色可以当之无愧的。而后人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像见到万镒精金,不锻炼自己的成色,妄图是自己变得更重,掺杂了很多杂质,分量虽然重了,但是成色却越来越暗淡,不再能称作金子了。

看过此言,好生痛快,好像找到了自己迷茫焦虑的原因。希望自己可以谨记先生教诲。

原文: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金,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量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量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入与万镒者,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不再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量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锻炼之功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锻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一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几千,及其成功则一。

后世不知做圣之本是纯乎天理,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看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行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愈彼此之精纯,而乃妄希分量,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量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时曰仁在旁,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

先生又曰:“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在和其他弟子的谈论中,阳明先生也强调了精一中精的是什么,要在一上用功,而不是分量上比较。

“所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量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较分量的心,个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个个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

“后儒不明圣学,不知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的?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什么,可哀也已。

08-28

今天脑子又陷入了浆糊状态,没做啥事情但却感觉头晕脑涨。也许是七想八想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事情三分钟热度没过多久就忘记了,尝试着整理下最近的思绪,看看是否有效吧。

  1. 学英语连续打卡 100 天
    每天会抽出接近一小时的时间背单词,雷打不动。现在每天的单词量是 320 ,总进度 50%。现在这个阶段会别很多长得像的单词混淆,词性也没怎么记牢。通过不断的重复,复习确实记住了一些单词。但是精准度还不够。后面想想精进的方法。

  2. 四级阅读练习
    文章的练习一直没有坚持下去,一共做了 2 套题,八篇文章。其中第一套题做了 2 遍。发现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借助着一些翻译工具,已经能看懂文章的 6、7 分了,正确率 70%。在一些做题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句子会比较通顺,说明之前背单词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些句子由于生词,词组的不理解,导致整个段落理解错误的情况也出现了很多次。自己还是需要加强阅读文章的练习和复习。题量和频率都还不够!

  3. 同学聚会
    今年是大学毕业的十年了,打算组织同学们聚一下。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参加,但至少认真准备下吧?不要像几年前一样,有了一个想法后,遇到了一些困难就不了了之。十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我想今年聚会后大家可能很难再见了,想起了大学里的往事,还记得起大部分人的样子,很感谢大家当时的包容与支持,更多的还有想念。

  4. 在细节处下功夫,做认真的人
    之前总是觉得做一件事,内核最重要,外表形式不重要,从而养成了自己大大列列的性格。最近需要做一些工作汇报,同事让我整理下业务系统的主要功能,自认为内容已经比较充实了。同事看过后,帮忙调整了格式,图表样式,以及一些内容的补充。虽然主体内容没有改动,但我看过后却大为震惊。看了自己整理的文章,说实话自己都看不太下去。可能由于是自己对实现细节比较理解,总认为该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但实际上能让不清楚这个系统的其他人,也能通过文章非常清楚,这一点确实还达不到。自己虽然做了,但只是做了一个毛坯的功夫。而反观同事修改后的版本,用精装修来说一点不为过。
    这件事改变了我很多固有的观念,主体工程固然是重要的,但并不代表着细节工作是不重要的。往往细节的东西才是最直接体现,感受的地方。

  5. 方便他人,就是方便自己。让他人高效,自己也会高效。
    有了对细节工作的认识,我开始在工作中也尝试着锻炼一下自己。最近一个迭代的需求要准备提测了,由于一些数据是测试环境是无法生产的,需要用一些 mock 的工具来进行模拟。以前我认为主体功能完成后,数据库丢给测试让他们自己去造数据就好了。但这次的情况是,数据的字段较多,底层使用了 es,之前手动造数据的方式无疑是很麻烦的。别说别人不愿意用,我自己都不想用。我就在想,如何能让测试过程方便一些呢?我写了一个简单的导入程序,让测试同学提供基本的用例数据,只关系到本次迭代需要的字段其实并不多。这样测试起来就很快了,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检查到了一些自身的 bug。

  6. 还需要变得更高效
    最近在一个旧的系统上改一些功能,涉及到 20 多个字段的增加。改造过程中虽然思路比较清楚,但是却发现了一些自己不够高效的地方。就拿这 20 个字段来说吧,涉及到的三个接口参数都要加一遍,如果都是 cv 操作还好,在一处和数据库实体对应的地方,发现他们的参数名相同,但是数据类型是不同的,其生成的 tag 也是不同的。我自然不愿意一个字段一个字段的改,还有一些和字段名相同的变量,常量的声明。碍于技术层面太菜了只能做一些批量的替换操作,但这些操作都不是很优雅,也不可重复,相当的好神,一通操作下来脑子都有点晕晕的。
    虽然是在盘根错节的老系统上改造, 但也应当冷静想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用更高效的方式来处理。尽量使用可以重复的命令操作,而不是手动操作。

08-24

[又犯轻视之病]

昨日一个同事来咨询业务上的问题,自己心中起了轻视之心,觉得对方非常愚笨,很简单的东西总要问来问去。当心中产生这种想法后马上一惊,觉得自己又犯病了。在有问题产生的时候,自己应该关注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又来烦我了这种情感问题,如果自己当时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身上,我想事情也会顺利很多,自己也不会产生不耐烦的坏情绪。日后切记。

孟源,是王阳明的一名学生,经常自以为是、喜好虚名。先生多次批评他,一天,先生刚刚批评了他,一个朋友来向先生请教近日所学,孟源在旁边说:“你所学的只是我以前的那些老家当了。” 先生说:“尔病又发”,孟源欲辩解,先生又说:“尔病又发。”

先生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之滋养的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些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无留,方可种植嘉谷,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此根。”

大病根不连根拔起,必将导致种什么嘉谷都只是养这病根的徒劳而已。此乃吾一生大病根!!!

08-22

[挖掘孩子长处]

近日带娃,发现宝宝不太容易和以前那么兴奋了。换了一些玩的方式,发现宝宝更多的喜欢搞破坏,扔东西。还不太容易跟他配合玩起来。突然想起书上的一个观点就是要挖掘孩子的长处。想看看这方面的书看看有什么方式可以打开一下思路,于是在微信读书上搜到了《富爸爸,发现你孩子的财富基因》这本书。虽然没有解决我心中的疑惑,但其中的一些思想让我有些受用。我第一次看到了智商,财商公式,虽然书上讲的致富手段(房地产)可能不太适合当下,但其强调的金钱观念以及教育理念让我感到非常值得学习。

  1. 智商的定义是什么?
    智商的定义是心理年龄/生理年龄 * 100,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公式,但作者却在第一次看到公式的时候产生了质疑:即使当下的智商很高,如果学习的速度放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变得普通。从而又引出了,即使现在很普通,但如果以一定的速度不断学习和进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拥有很高的智商。

  2. 财商是什么?对待金钱的态度是什么?
    财商不是拥有多少钱,挣了多少钱,而是对金钱的控制力。就是你所拥有的钱为你努力的程度。我想这里翻译的不是很好,我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我们挣得的钱,怎么会为我自己努力呢?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书中提到了对金钱的态度,最重要的就是你永远不要觉得: 自己买不起、自己是穷人,这并不是要我们过度消费,而是让我们不要给自己设限。我们对他人有偏见的同时,往往对自己也有很严重的偏见。这种偏见哪怕只有一盎司,可能用一顿的理性教育都无法与之抗衡,可见自身偏见的可怕。

  3. 为什么我现在是穷人?如何才能变得富有?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一直固守着穷人的观念,大多数人可能对金钱的观念是错误的。我们从大学毕业起,可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到了 30 岁,35 岁,40 岁。我们发现路越走越难了,竞争越来越大了,但是为了生活我们只能不断的优化自己的简历去寻找下一份工作,因为只有工作才能获取到稳定的收入,才可以生活。此时我们家里有老人,小孩,如果我们不工作他们将无法生活。到这里,我们彻底的不能和钱分开了,从此就彻底的会变成一个穷人。 我们的心态越来越焦虑,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却还是有还不完的账单。其中更多的人会在年龄危机前被淘汰,或者濒临淘汰。如果被淘汰了,我们会对自己很失望,然后希望降低自己的期望来获得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我们不肯放下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因为这些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成功或者不错的收入。因为我们不能放下自己已经有的,所以我们可能进步的越来越慢,逐渐失去了远见和勇气。我们总是在没有希望的工作上努力奋斗,作者并不是说工作是不好的,工作同样是重要的,只靠工作是不会带来成功和富有的。富人不喜欢工作,他们喜欢让钱为他们工作。从固有认知中跳出来是最难最重要的那一步。

  4. 智慧是什么?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
    书中作者的父亲曾经给作者讲了关于智慧是什么的理论?他说智慧就是能够辨别事物细微差异的能力。作者是一个天生好动的男孩子,在体育方面有着较强的欲望,讨厌在教室里学习读书。成绩不好,很可能无法高中毕业。但作者的父亲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并不是只有成绩好的才是天才。他充分的保护了孩子在体育方面的特长,并用各种方式让孩子自己体会到虽然很讨厌学习但良好的教育背景仍然是重要的。记得他是这样引导孩子探索学习方法的:谈论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事情时是怎么思考的,就拿打橄榄球举例来说,一开始我们都很难接住球,但是因为你很想接住就不断的去练习,通过练习不断的发现差异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在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主动的去搜索相关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竭尽全力的寻找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然后挖掘自己擅长的能力,那么有哪些能力可以挖掘呢?书中举例了 7 个方面:语言,逻辑,想象,运动,内省,人际,自然观察。而成功的人一定是在其中多个方向上都做到非常优秀,那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显得更为重要。被动学习的方式是无法做到的。

本来是想着看看学习发掘孩子潜力的方法,结果自己被教育了不少。这本书也算看了七七八八,其中略过了一些金融知识,感觉是一个系列中总结性的一本,作者重复性的描述比较多,可能是他特别想强调的重点内容吧。后面有些看不动了,感觉脑子晕晕的,也就回忆起了一些。其实这本书主要是将如何发掘孩子潜能,如何教育孩子的。但其中作者的穷爸爸,富爸爸都不是目前我所能达到的,也就无法做到言传身教。但是其中的观点还是打破了我许多的认知。也算有些收获,希望自己可以在不断的内省下去,至少不要那么固执。

自己看书的方式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通读一遍再去总结,那种当时茅塞顿开的感觉已经有些淡了。如果看一点,总结一点的话进度又有些慢,记笔记可能是一种方式,快速的划线,然后再回过头来回顾下。尝试下,再找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08-18

[传习录][为学功夫]

昨日,看了一段传习录中讨论如何做学问的讲述,其中讲的用思诚、省察克制的方式连根拔起私欲的方法,让人看了很痛快。

原文: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古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制之功,则无时而可闲,如去盗贼,须邮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处理,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由端拱时在。虽曰‘何思所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了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译文

先生说:“教人如何做学问,绝不能偏执一个方法。初学者心猿意马,心中考虑的多是个人私欲而不能够集中精神,因此,姑且教他可学习静坐,安定思绪,平息心中私欲。久而久之,当他的心思渐渐安定,如果还一味的像槁木死灰一般静坐,也没有什么用。在这个时候须教他反省体察,克制私欲。这种功夫是不能间断的,就像铲除盗贼,要有彻底清除的决心。没有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搜出来,然后将其连根拔起,使它永不复发,才觉得痛快。平时则要像猫捉老鼠,一边用眼睛看着,一边用耳朵听着,有丝毫的私心萌动的时候,就要立马斩钉截铁的把它克服掉,绝不能姑息纵容,让它有放松的机会。不包藏它,更不能让它再有了胜率,如此才能尽扫心中的私欲,这才是真功夫。到了心中再无私欲需要克服,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做拱手状。虽然也是什么都不想,但却不是初学者能做到的。初学时必须专注思考,省察克制,也就是思诚,只思考一个天理。到了天理纯正圆满的境界,就达真正的‘何思何虑’了。”

08-17

[解决根本矛盾]

今天准备了技术方案和同事讨论了一下,被同事提出了更好的建议。事情是这样的,在原来处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异步操作非常的耗时(大量的 redis 写入),其占用了比较多的内存资源,导致后续的任务堆积会产生 oom 的风险。我的想法是把这个步骤要写入的数据先写到文件里,然后有一个独立的进程来消费,去负责读文件,写入 redis,这样就不存在后续任务堆积的问题了。同事指出为什么不直接在原来异步执行的地方,串行化呢?等待这个操作彻底结束了,在进行下一个操作。这才是问题本质。同时我们还可以用批量的方式提升这个耗时操作的效率。自己当时的想法只是觉得矛盾在这个异步耗时的操作占用了内存,那么就把占用内存的操作转移掉。而忽略的本质的问题,经过同时提醒,觉得确实如此。

下午还遇到了一个线上服务内存超限的告警问题,这个问题很奇怪,我们的程序中已经设置了可以使用内存的最大限制。但是还是触发了告警,从监控上看,这个内存的增长是一点点,一段时间后就到达了告警线。大家一开始都以为是自身代码的问题,查了 pprof 中的内存分布,并没有发现占用内存多的大对象。一时间没了头绪,还是一个同事在容器上执行了下 top 命令,查看了每个进程所占用的内存。发现我们代码的进程占用内存是符合预期的,而容器中的另外一个系统进程表现出了较多的内存占用,从而触发了告警。问题虽然找到了,但是他简单的操作让我意识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top 命令我们也学过,为什么在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想到。这并不是你会不会用某个工具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原理还停留在应用层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应用层的选手,那么计算机总会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让你觉得很玄学。而如果你非常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那么出问题的时候,你就会站在计算机的角度上考虑,从而更高效的解决问题。自己在这方面欠缺了太多!

08-16

最近一些反思,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像是一块心病。想着有了空一定把它写下来,正巧今天听同事说起写博客的心得: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下去。

[直面问题]

今天评审一个需求,要改造原有的人群包系统,产品希望重构标签让功能更加清晰,并且扩大用户画像的查询范围, 从查询 90 天内的活跃用户,变成查询一年的。

这个人群包系统是非常陈旧的系统,在我们之前做迁移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些设计问题,比如需要把人群包的文件全部加载到内存中进行一些交集,并集的计算,这会导致服务内存溢出。一开始接到这个需求的时候,赶上公司组织结构变动,大家都人心慌慌的,我实在是没有太多重构的心情。只是想到了扩大查询范围,会导致人群包变大,系统可能会更加的不稳定。便开始了和产品进行博弈,希望他们能不要扩大这个范围,产品肯定是不乐意的,一屋子人讨论了将近一个小时,大家也想了各种方式,都不是很完美。

后面我静下心来,仔细看了一边代码,想看看到底是哪里会有风险。发现也许可以用 bitsets 的数据结构来节省内存的开销。事情好像就没那么麻烦了。下班的路上,深感如果不直面问题,总是想着回避问题,虽然比较容易,但也可能带来更多的麻烦。而如果自己一开始就直面问题,看起来解决问题好像挺麻烦,但是如果真的解决了,会节省后面的很多麻烦。比如和产品同学博弈,这种博弈其实比较容易降低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对方肯定也会想让你做点啥都挺费劲的,博弈久了自己心思可能不会太明亮了,也许就会经常的想产品怎么这么傻,设计的功能都是没用的。这样的偏见是无意义的,对自己也是有损耗的。

这让我想到了阳明先生说过:要时时刻刻在事情上格物,要在事情上存养天理。自己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多想着去解决。在现在这种环境下,可能为公司创造不了多少价值,至少可以帮身边的同事解决问题,也算是有点价值吧。

[育儿心得]

最近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育儿的书,《正面管教》,《崔玉涛自然养育》,《陪孩子玩到入园》,《陪孩子玩到 3 岁》。都是不想做啥的时候,粗读的一些书,略过了一些不重要的章节,也算是看的七七八八了。想起之前和同事交流过一次育儿心得。也想着自己要整理一下心中所想。

记得当时和同事聊,他说带娃这个事要把握住几个原则:

  1. 独立平等,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平等是最难,最重要的原则,只有平等了,我们才不会在教育过程中犯很多错误。
  2. 目的性,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是把他们养成可以独立在社会上生存。而不是把他培养成我们想让他成为的人,包括让她幸福这种愿望。
  3. 原则性,要言行一致,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和同事聊的时候,他讲了比较多,主要逻辑比较清楚,我也就记下了这几个原则。看了一些书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理解的更深刻了。

《正面管教》这本书应该是理论性最强的了,谈到的一些想法很深入人心:

  1. 这本书一开始就谈到了管教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教给孩子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2. 关于自尊,自尊是什么?来自哪里? 当我们的孩子走向社会环境的时候,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他鼓励、和善、微笑。自尊是让你失去这些的时候,仍然找到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信心, 我想了想,自己的内心里都没有这种东西。
  3. 孩子的错误,往往都是大人自身的错误,当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要反观自己的问题,先纠正自己的问题。
  4. 父母的人生观对孩子的影响,其强调了父母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也讲了一些性格影响方面应该注意的地方,我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很认真的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好像没有目标和梦想了,好像麻木了,好像机器上的一颗钉子。我突然不想这样了,想可以让自己变的积极,勇敢一些。

如果后面有时间的时候,在精读一下这本书,好好整理一番。

08-10

[传习录]

谈格物是什么,为什么要格物: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 ’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译文:

先生又说:格物的格就像孟子所说的‘大人格君心’中的格,指的是去掉内心的邪术,从而使全体的纯正得以保持。一旦有意念萌生,就要去掉其中的邪念,时时处处都存养天理,就是穷尽天理。‘天理’就是‘明德’,崇高的德行。‘穷尽天理’就是‘明明德’,弘扬崇高的德行。

谈心即理,需要用格物、致知的方法让心无私意障碍。致知,就是让良知充分的发挥。

又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道。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即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成”

译文:

先生又说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道。见到父亲自然会有孝敬之心,见到熊掌自然知道尊敬,见到小孩落井自然会产生恻隐之心。这就是良知,不用从心外的东西求得。如果良知出现,也没有思念,就会像孟子所说的‘充分发挥恻隐之心,那么仁爱的感情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仁一般都会又自信阻碍,所以就要用致知,格物的公务,客服克服私心、恢复天理本来的样子。心里的良知没有了障碍,就会自如的发挥,流传,这就是致知,良知得到了,思想也就真诚专一。

谈对博文、约礼(取自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的理解,孔子讲君子要广阔的学习文化知识,在用礼来约束自己。而阳明先生的理解是要在万物上存养自己的天理。

爱问:“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要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即使‘唯精’。‘约礼’即是‘唯一’。”

译文:

徐爱问:先生将‘博文’当作‘约礼’的功夫,对此我不是很明白,请先生讲一讲。

先生说:‘礼’就是‘理’,‘理’表现出来就是‘文’,‘文’中隐藏看不见的就是‘理’,所谓’约礼’便是让心精纯的符合天理。而要做到让心纯然符合天理,就需要在‘理’表现出来的地方下功夫。如果表现在侍奉双亲上,就要在侍奉双亲上学存养天理;表现在侍主奉君上,就要在侍主奉君上学存养天理;表现在身处富贵贫贱上时,就在富贵贫贱上学存养天理;变现在身陷患难夷狄时,就在患难夷狄的处境中学习存养天理。至于是行动还是静止、说话还是沉默,随时随地都不能忘了存养天理,无不如此。这就是‘博学之于文’,在‘文’中求‘博’,也就是‘约礼’的功夫。‘博文’就是‘惟精’,就是要在万物上广泛的存养天理,目的就是求的至精至纯。‘约礼’就是‘惟一’。

最近几日在读《传习录》,对先生讲的格物、致知又理解了几分。先生讲心即理,我们的内心里本来就装着天理(良知),只是因为人的意愿而不得纯正。所以我们要把蒙蔽本心的东西格掉,说的便是格物。那怎么格?去哪格?先生回到说:在万事万物中存养天理,这和佛家在烦恼中修行是一个意思。

对存养这个词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我们心中的理需要一点点滋养才会变得强大和纯正。近日生活不尽人意,工作上多是拖沓之事,面临裁员好像自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即想得到的多,又想日子过的舒服。世上哪有这等道理。内心浮躁之时,摘录此文。心里平静了很多。最近几日,也学会了修心的方法,在心中有憎恶,好色,浮躁,等等恶念的时候,告诉自己修炼的时候来了,想想良知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想想在这件事上天理是什么样的,告诉自己不要轻视他人。好像有了点用处,是在烦躁不能解之时,再去看看传习录,心中有了些亮光和力量。

08-07

[找到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周三和其他部门开会,讨论技术对接方案。很意外的看到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主讲同事对着文档和大家介绍对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语速略显急促,给其他的人感觉好像他并没有思考清楚问题,只关注要 push自己心中的解决方案。导致一些讨论的节点有些尴尬,甚至跑出了问题的本质,变成了争论哪种技术方案是合理的。从主讲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非常急于输出自己可能不太成熟的想法,思考的深度,成熟度都不够,导致解决方案经不起推敲。妈妈曾经跟我说过很多次,让我语速慢一些,我一直不以为然。直到看到了一些明显的对比才想起妈妈说的话。

反观另一位大佬,说话非常温柔,从来不说废话。在一些关键的分歧点站出来点明情况,确定方法。不管是处于合作方还是利益冲突方。都能让人感觉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事情讨论的结果也非常的明确。

非常冷静,温和,而坚定的人。我曾经也遇到了一些这样的人,可能是读过很多书,也可能和家庭,成长的环境有关。我一直以自己豪爽,耿直,大老粗的性格自居,觉得自己不需要改变什么。但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焦虑和自负,可能到这个岁数了不太还能改变什么。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变成某个样子的人呢?可能只是无法接受自己糟糕的坏脾气,渐渐发现你自己是如何对待亲人的,往往他们都会变成你的样子。你自己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他们往往也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好的、不好的看法都是一样。相处久了总会淡忘他们的好,而无限放大对方的缺点。这种感觉,真的是非常难受。不破不立,自己也收敛下自己的张扬。

[坏情绪]

每次一立 flag,生活必给予重击。周四再次产生了一些坏情绪,思来想去实属不该。 在这里总结一番。

今天下班跑步回的家,心情很舒畅,想着早点收拾完把英语阅读题目做了。老婆最近心情不是很美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像看我就不太顺眼。她洗完澡, 跟我说了两句话,今天把马桶刷了,都好久没刷了。还有别忘了今天天晚上要做什么事情( 给宝宝报销保险)。

听到第一句的时候,我脑子里就有点嗡嗡上头的感觉了,但是我还是答应了。等我都收拾好了,想着今天还要学习,赶紧把宝宝的保险弄好吧,看着老婆在不紧不慢的收拾其他的东西,心里的火气又大了几分,对她的怨气升级了。当我们一起坐下来弄保险报销的时候,我发现要报销好多发票(一年内的),还要上传发票对应的病例。这一团乱的局面让我无从下手,我记得那时候就开始表现出了非常的不耐烦。加上对报销细节的一些不清楚,我发现我已经不能和老婆好好说话了。还好老婆很包容我,马上调整了语气,忍着我的不耐烦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这个事情最后算是完成了,但是我清楚的感觉,自己对她不耐烦的时候,那个气氛非常的可怕,以及老婆当时非常小心,包容的态度。我觉得那个时候如果我跳出去看到自己,就像个气鼓鼓的蛤蟆和一个幼稚的发脾气的小孩子。

生完了一肚子闷气,也不想学习了,倒头躺在床上本想好好睡一觉。谁知胡思乱想的思绪开始无限的展开了,先是为自己的坏情绪产生了愧疚,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然后想到了身边真年薪 200 个的大佬,然后又想到了身边的一个朋友去了字节。联想到自己,只能等着被裁员。不敢出去面试,有点害怕最后市场告诉你 game over 了。从佩服到羡慕到萌生了一些嫉妒之情。感觉别人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自己是如此的糟糕。大概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下面开始自己的反思:

  1. 为什么老婆说让你刷下马桶,你会感觉很上头呢?其实每周我基本上都会大扫除,最近周末都不在家,这一周在外面的聚会稍微的频繁了一些,疏忽了这些事情。老婆也说,自己很早之前就想说了,只是怕让我觉得自己被催出,安排之类的。记得当时那种上头的感觉是一种被冤枉,被安排的感觉。自己当时内心在想的就是:我又没说我不做,我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你凭什么安排我?
  2. 那自己为什么会对老婆有这样的想法?我想了下,可能源自内心对她的不尊重。觉得自己做了很多,挣的也比她多那么她就应该对自己好声好气的说话,更不能责怪自己,如果不这样自己就会生气。
  3. 那自己为什么会对老婆不尊重呢?我想可能源于自己对她缺点的放大,觉得她没有谈恋爱的时候那么吸引我了,觉得她不能命令我。
  4. 我很容易对陌生人保持礼貌客气的态度,却很难对家人保持尊重。我经常在想这是为什么?也许是自己太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所以很容易看低他人。我发现那些真的很谦虚的人,往往从内心上都是很尊重其他的人的,从内心上就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是我一直不具备的,我需要的是学习真正谦虚的心态,而不是去做到表面的客套。这一点还要强加练习,心中有一些恶念的时候,心中看轻他人的时候,自己多提醒下自己,思考下对方的优点。

好的,也许找到病因了。接下来尝试着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 首先,要把老婆当作独立的人,而不是你的附属品。她有自己的情感,同样有自己不开心的时候。要在她不开心的时候,尽量做些让她开心的事情。如果做不到,至少不要做让她更不开心的事情,或者说一些让她不开心的话。
  2.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当自己觉得老婆没那么吸引自己的时候。想想老婆的付出:比如生孩子后带来的体重增加、身材走样,比如非常细心的照顾自己的生活,比如在自己发脾气的时候对自己的冷静和包容,比如非常温柔的非常知足的一些优点。这样是不是能让自己尽量不去放大她现在的缺点了呢?
  3. 接着,如果自己能把负责一些事情安排的特别好,是不是老婆也不会说让你怎样怎样?如果确实是一些特殊情况导致自己没做到,是不是要主动的说出来你的打算和计划,比如跟老婆说明最近疏忽了没弄卫生间的清洁工作,那么什么时间尽快弄好。
  4. 如果不可避免的遭到了一些被冤枉,被命令的情况,是不是自己勤快一点马上行动,态度好一点,赞美下老婆的慧眼,批评下自己的懒惰。是不是这个事情就非常容易的解决了,老婆的心情也会非常舒服。
  5. 如果一件事情,总会引起一些坏情绪,就尝试提前避免和预防它。比如老婆给娃洗澡的时候,经常容易因为门没关好而暴躁起来,虽然并没有指责我,但是我看见她烦躁的状态,心中也蠢蠢欲动。我看见了,能不能行动勤快一点,顺手把门关了这件事情也许就避免了。

ok 反思的好像还不错,好像掌握了一些批判性思维的要领了,我记着之前看《批判性思维》讲座的时候,老师也是类似的做了反思,从问题出发,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接着再看看处理保险报销时候那个幼稚的自己。

接着来反思下和老婆给宝宝报销保险时,自己表现出的不耐烦的坏情绪:

  1. 是什么导致了你不耐烦的情绪呢?我回想了下,其实当时的内心是很矛盾的。答应了老婆要处理保险报销的事情,自己又有学习计划。被她说了一句别忘记自己今天要做什么事情,就感觉被人强推了一下,感觉她很不信任我。好像自己什么都没有干一样。第一感受肯定是非常莫名冤枉的,有了这第一点感觉,好像自己要奋力反抗一下子,证明一下子似的。其实,自己应该很大程度上误会了老婆的话,她只是单方面的想提醒一下我。接着不耐烦的情绪就被点燃了。

  2. 不耐烦是一种什么情绪,具体的描述一下? 那是一种觉得对方很拖后腿,猪队友的嫌弃的感觉。觉得对方什么都能给自己一些帮助,觉得这些小时都应该是老婆已经做好的,不应该再来烦自己。其实老婆在生活上已经做了很多很多,基本上她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这次报销报销关联到我,是因为用了我公司的子女商业险的福利,我当时答应下来也想着可以帮老婆分担些。自己不要总是很懒惰什么都不做。而她有些报销细则上的东西没有搞清楚。我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就忘记了自己做事情的目的了,只是觉得她有很多问题,自己也解决不了,很烦,很烦。就搞成了这个样子,从自己嘴里说出去的每个字的语气都想带着刀子。眼神,表情也变得凶巴巴,我还记得她好像都有点害怕不敢怎么看我。我记着当时老婆没怎么理我,看我妥协了,开始行动了她就出去打游戏了。记着自己当时看她不紧不慢,悠哉悠哉的状态更加生气了。。。

  3. 这种情况可以怎么解决呢?其实一切源于自己的节奏没有安排好,只注意到了自己计划内的事情,比如学英语。忘记了自己答应老婆的事情,所以她有些怨气也是合理的。如果自己答应的事情和计划的事情产生了冲突。自己可以提前提出来,跟老婆说学英语比较重要,答应老婆的事情能不能自己后面抽空处理下。或者如果自己觉得太麻烦了又没时间就厚脸皮,放低姿态让老婆帮忙处理下。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就一定要重视。自己没有重视,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因为自己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就没有去了解相关的细节,导致老婆的一些问题我也不能够解答,做的时候才发现一团乱麻,自然导致了容易暴躁的状态。自己应该提前细心的去了解下,两个人都有很多解决不了的疑问的时候,自然要有一个人是主心骨,站出来独当一面的去处理。不能像热锅上的蚂蚁乱了阵脚。

这段反思,写了两三天。写完后发现自己的心情不怎么堵了。再想起自己当时在床上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入睡的自己。好像很想给他几下子,让自己振作起来。感觉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得失心特别重,怕得不到,怕失去,焦虑的不行。深刻体会到外面世界的一切是填不满自己这颗焦虑的内心。就说挣钱吧,假设真的自己可以很有钱了,我估计也是不幸福的。背单词的时候看到 pale 苍白的,我们要接受自己的配偶最终会回归苍白和普通。能让我们自己幸福的只有自己的。记得自己见过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写的一手漂亮的小楷,眼睛里闪着光。我想这就是幸福的样子吧,感觉自己从 30 岁之后就一直再走下坡路了。难道剩下的 30 年也要在比较,挫败中苟活嘛?有的时候想想,也许这些在别人眼里都不叫个事,可能是自己想的太多了。

希望自己也有幸能找到可以投入一生的事业吧,有想东想西的的空多想想宝宝,就能少胡思乱想了吧。

08-01

[命令行的艺术]

今天看到一个宝藏帖子,命令行的艺术,每天无聊的时候抽时间学习一下。之前看到一些 shell 玩的起飞的同事,非常高效的解决一些工作中的问题。羡慕的口水直流,自己很多命令学了就忘了。正好这是个纯英文的文档,也当作一种练习了。

[做事情要有规划]

7 月份断更了几天,主要是自己的内心突然有点拥堵,想做很多事情,但是一件都没做下来。之前本来打算用空闲时间深入的学习下王德峰教授的阳明心学。每看一个片段就总结起来,那几天看到佛家思想的时候,突然好像悟到了一样,心学来潮想集中精力把这个课程消化完写一篇文章。但反复的消化视频是比较费时间的,我找了下文字稿打算周末学习一下。周末又被懒惰打败,只看了个开头,就跟老婆追剧去了。最后证明还是电视剧好看。

早晨上班的路上,我就在想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太多了。想做这想做那最后一件没做成。之前说的要加强英语阅读题目的练习,只是断断续续的做了几篇文章。这样下去 11 月份考试估计又凉了。自己这样做事好像没什么规划,没有强烈要达到目标的预期,只是想起来了,心血来潮要规划着做啥做啥。幸好背单词还在一天不落的坚持,每天中午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

痛定思痛,还是要把自己脑子里乱七八糟的目标放下。以英语考试为主,背单词,每日一篇文章当作必须要完成的事情,每天先把必须完成的事情做完了,有时间在搞别的。这也是我从老婆的一个特别有规划能力的朋友身上学到的。自己也尝试一下。

[行动]

今天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个何同学的视频寻找专注的秘诀。前半部份讲了其为了寻找提升专注力而设计的实验,以及实验数据。后半段何同学的讲述突然进入了心流状态。让我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假设我们打算写一篇文章,可能要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料,看着看着自己一行都没有写。或者拿起了手机,看到了无关紧要的信息,刷着刷着,屏幕上还是白白的一个字都没有写。

有的时候可能是我们对这个事情期望过高,希望自己能够做的更完美。所以总希望把一切都准备的特别完美后在开始动笔。其实可能我们更害怕的是失败,害怕自己写出的文章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需要降低自己的预期,很多事情看着挺难的,其实动起来就很简单了,

一旦行动起来就会非常容易进入到专注的状态中,比如在自己想不出文章的内容时候,拿起纸和笔,随便写写脑子里的想法,写着写着也许就找到了灵感和状态。

视频中何同学也举例子说自己一开始期望可以每天跑步 20 分钟,但是经常各种原因就鸽了。后来他把目标调整到每天只跑步 5 分钟,多一秒也不跑。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坚持下来了。行动,真是打破困局的法宝啊。想到自己当时打算背单词的时候,看到词库里面 5000 个单词,想着就算每天背 10 个两年也就背完了。我就是从每天 10 个坚持起来的,后来背的有感觉了要加上一些复习的的单词,每天的单词量从 20、30、50、60、80、100 第一轮背单词的时候不知不觉每天可以搞 100 个了。第二轮复习现在是每天 250 左右的单词量。这就是在一点点的进步吧。

最近工作上在做一些技术方案的研究,发现自己其实脑子里想不明白的问题,有的时候只需要自己动动手写几个 demo 就能较为清楚的表示出某种方案的优势和不足,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时要躬行。自己的脑子总是想东想西的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希望自己以后加强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