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生活的人真帅

2025-03-12 ⏳4.5分钟(1.8千字)

看书

最近看完了《叔本华思想随笔》,其中的一些文章深有感悟,本来想着在逐字逐句的把他们记录下来,但我发现自己写不下去。我更想记录下那一刻自己的感受,我无法提炼他的逻辑,生怕因为自己视角的总结打断了逻辑链条。而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打动你心灵的那段段文字,可能对别人来说只是听不懂,或是不在意的大道理。我曾与老婆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却发现自己只能描述个大概。给老婆推荐下了下原文,老婆的回复是我是一个肤浅的人,我看不懂那些深刻的语言,我只知道我的生活很好,继续保持就好。我突然发现老婆是一个活得更真实、更幸福的人。

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对自己非常的否定。为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脑袋里的想法而感到强烈的羞耻,甚至觉得无法原谅自己。我就时不时的处于这中拧巴的状态中。我看了一些书,抓住了一些点。拼命的看,拼命的看。好像在寻找一些救赎,希望书中的思想能让我得到宽恕和改变。

一开始我觉得书上的某些道理非常道理。恨不得时时刻刻来警醒自己。后来我发现这些道理的力量有些薄弱。当我看到叔本华的书时,我被他讲述道理背后深刻的逻辑所折服。这不再是某句话有道理,而是觉得他的推论很深刻,语言很直白,句句都有道理。可道理,终究是是别人的道理。重复别人的道理并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叔本华讲《论意欲的主导地位》中这样写到:

一个人透过经验或者别人的告诫得到了教诲,会看出自己性格的某一根本缺陷,并为之痛惜;他真心实意的去改进自己,消除这一性格的弱点,尽管如此,这一性格弱点仍是一有机会就充分的展现出来。接着就是重新的悔疚,重新下决心洗心革面,和再一次的重蹈覆辙。如此三番五次之后,他就会意识到改变不了自己;这一弱点深藏于自己的本性和人格之中。现在他反感并谴责自己的本性,他有一种痛苦的感觉–这种感觉或许会演变成良心的痛苦。但要改变这些他却又无能为力。

在此我们清楚的看到智力只是一种理论性的能力:他勾画和罗列出为人称道的、因而是值得追求的人生道路;意欲则是某种既成现实的、不可改变的东西,不顾智力勾画的蓝图仍然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然后我们发现智力在意欲后面跟着,嘴里在毫无用处的抱怨意欲的本性。正式通过这些忧郁、苦恼,智力又和意欲合为一体了。

读完这些一页书的时候,我很想拍拍自己的大腿,我感觉看到了自己眼前有一堵墙,告诉我此路不通。我释怀了,不用苦苦寻找宽恕了,不用在寻找那虚无的意义了。自己对一些以前非常在意的、非常想弄明白的东西、对自己的否定和挣扎, 在这些痛苦中,我终于平静了许多, 你就是一个真实的人,接受自己的存在(包括好的、坏的),真实的生活就好了。

看视频

最近看了两个 B 站上徐师傅采访他人的视频, 《父酒鬼,兄坐牢,母恶毒,夫赌狗,13岁我便要撑起这个家》, 《得了不治之症后,我卖命存了100万留给老婆>

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有点矫情了。这些身在地狱中的人都在坚强的生活。你自己为什么没事就觉得不行了,难受了,抑郁了,焦虑了。

别人不重用你了,你难受了。你是为了别人活着吗?上班没意思又不能不上班,你又难受了。是不是还有没得上的人,至少你现在还在上对吧?

结合最近在 B 站上看到大冰和人聊天的视频,我好像慢慢明白了一些。一切的苦恼都是自己去寻找的。因为你要和别人比,比你高的你就产生了嫉妒。比你低的,你就产生了轻视。

一切的不爽就是你太把自己当回事,家里说你好,老师说你好,工作的时候你能干,领导说你好。别人说你好你就开心。现在你到了自己的边界了,比你好的人太多了,你跟不上了。没人说你好了,你就觉得所有人都在给你眼色。你就难受了?别人觉得你行与不行,你觉得别人行与不行都没那么重要。你觉得自己行吗?

面对家里的事,回想起自己遇到变故时慌张的双手无措,急病乱投医的样子。听了大病老师的一些建议,我尝试后也觉得很有用。

当你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的时候:

  1. 想去想自己会遇到的最坏的情况,越具体越好,越坏越好。

  2. 判断一下这种最坏的情况下是不是自己还没差到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不能动了。

  3. 然后在想自己还能稍微做点什么。

做事就做事,盯着事,别想那么多人的事。那些事你想了你也搞不定,徒增烦恼。

无论遇到了什么不幸,都在努力生活的人,真的很帅。

做点事

经历了这个状态转变后,我发现自己变得有些悲观。看书也看的快了,走马观花的多了。后面打算放慢自己输入的速度,不要只是看。学一些更专业、实际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熟练度和自信。像曾经爸爸工作一样,把活干的漂亮,把手艺练好。就是自己最大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