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um effective dose
zeroIt is all or Nothing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minimum effective dose 好像拨开了自己困顿了很久的迷惑。文中提到我习惯做事情的方式:要么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要么就什么都不开始。我很喜欢这样,做事情大刀阔斧,拿到了结果自然开心。拿不到难免也会有失落。随着年纪的增长,环境的压力,我发现自己渐渐在走下坡路了,选择很少, 就更别提可能会有的结果了。
这样的局面下便产生了一些内耗的行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环境对自己不友好,认为继续做什么都没有意义,陷入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身体,精神都承受着疲惫。
我经常很矛盾,追求着工程代码架构的整洁,实则自己并没有掌握复杂架构的能力,独立的做过一些业务系统,那些系统最初看起来好像不错,随着版本的不断迭代开始走向复杂。我想看书,从书中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并没有一本书能够直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像没有一本书你照着做就能变成富翁是一样的。当然,我也学到了不同视角,不同的理论。于是我由陷入了矛盾,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应该搞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超出我的逻辑能力的。无论怎样,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总是好事,可以试着放下一定要解决什么,一定要做出什么的,一定要搞大的,一定要搞有意义的事情的执念。认认真真的对待生活,享受当下。
我倾向对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做到力竭,我经历了这么多年反复疲劳和糟糕的健康,
才勉强学会如何适度的做事。
我一直尝试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很明显我不够自知。我在学会走之前就想要去跑,去健身房。
实际上我需要的只是走 15 分钟而已。
学习任何的东西都需要正反馈的循环,为了创建这个循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否则会把自己搞得很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样简单的道理,自己三十多岁竟然才如获至宝。年前放假的最后一天,我一个人开着车回家,觉得这一年混的很差,心情还是很消极,在路上听了听《纳瓦尔宝典》心情开阔了一些。书中讲了一些如何让自己变得积极的小技巧。有时候脑子里胡思乱想的时候,可以多听听书。同事也劝我凡事不要总是用蛮力,追求完美和虚无的意义,现实一点,为家庭尽力提供稳定的生活,遇到不好的事情多反过来想想。新的一年决定坚持一些小的改变,每天做五十个俯卧撑,有空就看书,看英文文章,多写博客。